不誤春時建基地,“柚”在余坑助脫貧
來源:
瀏覽量
【摘要】:
春日的余坑村柳枝吐芽,山花初綻,村集體發展的胭脂柚基地已經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運苗,挖穴,填土,一下午時間,400余棵胭脂柚新苗全部栽種完成。
余坑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戶48人,截止2019年底已脫貧15戶44人,尚有1戶4人未脫貧。面對村集體經濟較為薄弱,作為駐村幫扶單位,撫州市檔案館與撫州市交通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始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產業扶貧重頭戲來抓,駐村小分隊與村兩委先后多次召開會議,邀請村民代表參加,圍繞村集體經濟如何發展,怎樣發展問題進行反復商討,經過多次考察和調研,確定依托本地生態優勢,把胭脂柚產業作為一項富民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為了籌備啟動胭脂柚基地,駐村小分隊與村干部積極協調土地流轉工作,多次到農戶家上戶,商量土地流轉及租借事宜,給農戶講政策、訴實惠,分析胭脂柚產業給村里和農戶帶來的長遠經濟效益和發展帶動效益,得到農戶支持和理解。選定了一片20余畝的山塢荒田用于打造胭脂柚基地,并籌集3萬元幫扶資金用于基地建設。
考慮到如何將貧困戶嵌入村集體經濟發展產業鏈中實現群眾受益效果,小分隊與村干部充分研究后制定了一套以工帶補受益分紅制度,對貧困戶以計工分的形式在村集體進行務工,將苗木栽植、除草灌溉、日常管護到采摘等各環節中農活,優先安排家庭產業單一、無穩定就業的貧困戶,充分發揮貧困群眾勞動積極性,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人勤春來早,發展正當時,駐村小分隊幫助村兩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落實完成胭脂柚基地的建設,為集體經濟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為今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打下堅實的基礎。
上一篇: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一專題的深意
《網絡安全法》細則重點解讀
下一篇: